从某种角度来看,由于人们已做的工作毕竟有限,因此不应对这几次月球探险抱有过多的指望。我们已做到的,充其量只是在相当于南北美洲总面积那样大的月球上,从相距很远的六个地点挖得了一些月面物质而已。宇航员每次来至月面上,都会有一些惊人的发现,但是,这离解答月球之谜可以说还相隔十万八千里呢!
何况,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也只不过刚刚着手工作。对月球上岩石的研究需要进行好几年。这一课题可能会有很大的用处,因为在这些岩石中,有一些是在太阳系开始存在的最初几亿年里生成的,它们已有四十亿岁上下了。在地球上,迄今仍没有找到这种早期生成、并且无变化地保留了下来的物质。
由于人们对月面物质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的结果,有一点已经很清楚了,这就是:月球上各种元素的分布与地球上有显著的不同。同地球相比,月面岩石中那些倾向于形成低熔点化合物的元素——如氢、碳、钠、铅等等——的含量很少;而生成高熔点化合物的元素——如锆、钛和各种稀土金属——在月壳中的含量则比地球多。
用推理的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时,我们可以假设月球表面曾有过很高的温度,而且这一高温时期相当长,以致低熔点化合物大部分蒸发散逸掉了,高熔点成分则原封不动地留了下来。由于在月球上发现大量的玻璃状物质——这似乎表明月面大部分曾熔化过,后来又重新凝固起来——这种推论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支持。
但是,这些热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可能来自早期大陨石对月球的撞击,也可能来自火山的大喷发。如果热源是这两者,熔凝效应会是区域性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得到的证据表明这一现象在月球上是普遍存在的。
也许,这一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太阳曾有过一段很长的高热时期。如果真是这样,地球过去也会处于同样的高温之中。尽管地球与月球不同,有大气层和海洋保护着它,但也应该能在地球上找到这一高热时期的证据。目前尚未发现这种证据,不过,这可能是由于地球上没有一块岩石能从太阳系历史的最初几亿年就一直无变化地保存下来的缘故。
第三种可能性是月球曾一度比现在离太阳近得多。起先,它可能是具有狭长椭圆轨道的行星,轨道的一端离太阳就象水星离太阳那样近。这时,月球表面就会受到太阳的强烈焙灼。
在轨道的另一端,它可能离地球的轨道比较近。在过去的某个时候,也许就在十亿年前,这种状况使得它被地球俘获过来,因而把它从行星变成了卫星。
不管是什么原因,月球的这种被烘烤过的表面有一点使人们很失望:它增大了在月球表层几公里深度内不会有水分存在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在月球上建立移民点要比有水源时困难得多。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